“回眸发展路 喜迎党代会”——学院一次党代会以来成就巡礼系列报道三: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抓手 搭建省市校三级科研平台 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
科学研究作为高校四大功能之一,既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途径,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客观要求,既能为高校带来经济效益,又能体现高校的办学实力。学院的科研部门自2003年成立以来,以服务地方区域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出发点,结合学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搭建了省内外创新资源深度融合、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科研平台,组建了各级科研团队,以学术不端检测为手段,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
一、构筑科研平台,加强建设,激励发挥团队作用
从2003年摸索开始,到2006年建设南阳市重点实验室入手,发展到2016年建设了1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南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个南阳市重点实验室,2015年取得了国家军工二级保密资格认证,拓宽了科研道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5年,河南省发改委发布《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教育等行业2015年省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豫发改投资【2015】782号),对我院柔性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给予资助100万元基本建设资金支持。
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序号
| 名称
| 建设时间
|
1
| 南阳市化学清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8.11
|
2
| 南阳市智能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12
|
二、重点实验室
|
序号
| 名称
| 建设时间
|
1
| 南阳市先进技术控制实验室
| 2008.11
|
2
| 南阳市柔性化制造重点实验室
| 2009.12
|
3
| 南阳市室内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 2009.12
|
4
| 南阳市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重点实验室
| 2012.12
|
5
| 南阳市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2.12
|
6
| 南阳市模具制造重点实验室
| 2013.12
|
7
| 南阳市汽车微机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3.12
|
8
| 南阳市表面贴装工艺重点实验室
| 2014.12
|
9
| 南阳市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 2015.12
|
10
| 南阳市增程式电动汽车重点实验室
| 2015.12
|
从2008年开始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到2016年建设了1个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团队,2人入选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大了我院的影响。
序号
| 名称
| 建设时间
|
1
| 朱成俊团队
| 2015.08
|
2
| 史增芳科技特派员
| 2012.09
|
3
| 魏浩科技特派员
| 2011.09
|
二、纵向科研项目层次、数量、经费逐年增长
从2003年校内科技攻关组织入手,逐渐向南阳市科技局、河南省教育厅的科技攻关靠拢,发展到现在以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攻关和河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攻关为主。地厅级以上课题立项从2003年的13项,发展到2011的57项,2015年达到了123项。其中2003年获批863项目1项,2015年李荣胜同志主持申报的《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016-YYZD-21)获得立项,实现了我院在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零的突破。科研经费由2003年学校资助开始,发展到2011上级下拨经费7万元,2015年达到23万元。
近三年我院科技厅立项一览表
|
序号
| 年份
| 项目名称
| 序号
| 年份
| 项目名称
|
1
| 2014年
| 空调机冷凝水再利用技术研究及系统设计
| 22
| 2015年
| 基于产业融合的南阳市耕地流转方式研究(资助2万元)
|
2
| 2014年
| 基于多星级网络的集散型自适应供配电算法和信息系统研究
| 23
| 2015年
| 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资助2万元)
|
3
| 2014年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的智能交通定位及监控系统
| 24
| 2015年
| 河南特色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建设研究
|
4
| 2014年
|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九自由度操作手研制
| 25
| 2015年
|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
|
6
| 2014年
| 基于多因子认证的快捷支付安全技术研究
| 26
| 2015年
| 河南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
7
| 2014年
| 遥感水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 27
| 2015年
| 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
8
| 2014年
| IBMS在现代楼宇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 28
| 2015年
| 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建设应用性研究
|
9
| 2014年
| 中凸变椭圆活塞五轴联动数控加工工艺研发
| 29
| 2015年
| 河南省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管理研究
|
10
| 2014年
| 河南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30
| 2015年
| 光学精磨抛光机优化设计与研究
|
11
| 2014年
| 河南省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 31
| 2015年
| 集控风机节能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
12
| 2014年
|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研究
| 32
| 2015年
|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
13
| 2014年
| 河南省高校债务化解问题研究
| 33
| 2015年
| 营改增背景下河南省服务业战略调整问题研究
|
14
| 2014年
| “营改增”对河南财政收入的计量分析研究
| 34
| 2016年
| 新型矿井风机用高压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研制与开发(资助10万元)
|
15
| 2014年
|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高职商务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 35
| 2016年
| 真空镀膜关键工艺研究及镀膜机优化设计
|
16
| 2014年
| 在我省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培养高职旅游英语人才的对策研究
| 36
| 2016年
| 基于CAN总线的非接触式IC卡水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17
| 2015年
| 2ZY系列多功能自动烟苗移栽机的研制与开发
| 37
| 2016年
| 动态目标快速跟踪伺服控制技术研究
|
18
| 2015年
| 柔性铸造设备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38
| 2016年
| 基于互联网+畜牧业物流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19
| 2015年
| IBMS在楼宇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 39
| 2016年
| 苯并咪唑衍生物与多羧酸共同构筑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
20
| 2015年
| 数字化抽油机的智能平衡控制系统设计
| 40
| 2016年
| 新常态下的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
21
| 2015年
| 夏热冬冷地区城镇居住建筑生态节能技术研究
| 41
| 2016年
|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会展英语课程开发对策研究
|
三、加强应用研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技术服务到账额达新高
组织全院科技力量,积极主动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 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从2003年为个体户解决技术难题开始,发展到2011年走产学研道路,提倡有偿服务,到2015年技术服务到账额173.59803万元,各教学单位技术服务能力逐年增强,到账额以5%年增长速度增加。
智能控制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南召县和平制动器有限公司开展的“柔性铸造设备自动化系统研制”项目成功入选2015年河南省产学研合作试点项目(全省61项)。

2016年,柔性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申报的先进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改造项目《军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分中心建设项目》获得省有关部门批准,省财政下拨专项资金240万元支持(豫财企【2016】31号文)。
四、重视科技成果验收鉴定,学术成果和授权专利数量逐年增加
自2003年开始探索地厅级科研成果结项、鉴定和评奖开始,到2016年我院申请省级鉴定、验收科技成果146项
近三年我院科技厅鉴定项目一览表
|
序号
| 年份
| 项目名称
| 序号
| 年份
| 项目名称
|
1
| 2014年
| 基于RBAC模型的薪酬管理平台研究
| 32
| 2015年
| 非局域非线性光孤子传输的变分研究
|
2
| 2014年
| 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3
| 2015年
|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应用研究
|
3
| 2014年
| 基于ARM和ZigBee智能家居的研究及应用
| 34
| 2015年
| 新混沌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动力学行为研究
|
4
| 2014年
| 基于M2M的车辆智能网络安全系统
| 35
| 2015年
|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车位锁研究应用
|
5
| 2014年
| 基于GSM网络的粮仓温控系统
| 36
| 2015年
| 利用空间统计学对农民收入的分析研究
|
6
| 2014年
|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火焰检测系统开发
| 37
| 2015年
| 多功能应急电源车电控系统设计开发
|
7
| 2014年
| CAD/CAE/CAM一体化注塑模创新型应用研究
| 38
| 2015年
| 基于分布代理的多方协作PDM系统设计
|
8
| 2014年
| 电磁齿轮传动系统的智能控制性能的基础研究及其MATLAB实现
| 39
| 2015年
| 基于CIECAMO2色貌模型的均匀性分析及研究
|
9
| 2014年
| 高职计算机类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40
| 2015年
| C语言在线仿真实验平台的研发
|
10
| 2014年
| 基于SOPC的智能恒压供水系统实训平台研究与设计
| 41
| 2015年
|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
11
| 2014年
| 和谐社会建设中城市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
| 42
| 2015年
| 南阳市膨胀土地区农村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
12
| 2014年
| 河南省新农村金融业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 43
| 2015年
| 南阳市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科学合理利用的研究
|
13
| 2014年
| 基于多因子认证的快捷支付安全技术研究
| 44
| 2015年
| 基于iFIX的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系统
|
14
| 2014年
| 基于PROFIBUS总线技术的柔性生产线实训装置研究与设计
| 45
| 2015年
| 高职物理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应用
|
15
| 2014年
| 电子政务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46
| 2015年
| 光学精磨抛光机创新设计与研究
|
16
| 2014年
| 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控制平台研究
| 47
| 2015年
| 关于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
17
| 2014年
| 在我省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培养高职旅游英语人才的对策研究
| 48
| 2015年
| 河南省民营企业战略重组创新问题研究
|
18
| 2014年
| 职业教育服务河南省地方经济发展途径及策略研究
| 49
| 2015年
| 农村小额信贷效率研究——基于关系型贷款技术(以南阳市为例)
|
19
| 2014年
| 河南省农产品供应链设计及对策研究
| 50
| 2015年
| 基于隐喻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
20
| 2014年
| 基于PLC和iFIX的电梯监控系统教学实训装置研制
| 51
| 2015年
|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研究
|
21
| 2014年
| 基于PAC Systems RX3i实训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 52
| 2016年
| 基于机器人的机动目标跟踪系统实训平台研究与设计
|
22
| 2014年
| 重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
| 53
| 2016年
| 基于FPGA双核架构的机器臂实训平台研究与设计
|
23
| 2014年
| 5T-LQB50朝天辣椒采摘机的研制
| 54
| 2016年
|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
|
24
| 2014年
| 汉美术思想的应用促进南阳城市品牌形象推广的项目研究
| 55
| 2016年
| 城市智能路灯节能控制器的研究
|
25
| 2014年
|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 56
| 2016年
| 基于边界扫描技术的电路板故障系统的研究
|
26
| 2014年
| 高导热绝缘漆的研究
| 57
| 2016年
|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全光码型转换器的研究
|
27
| 2015年
| 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系统
| 58
| 2016年
| PSD光电敏感探测器件动态跟踪特性研究与应用
|
28
| 2015年
| 新一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 59
| 2016年
| 自动语音通知及短信发送技术研究与应用
|
29
| 2015年
| 河南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现状及对策研究
| 60
| 2016年
| 木质素磺酸钠生产实训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
30
| 2015年
| “营改增”对河南财政收入的计量分析研究
| 61
| 2016年
| 变性淀粉生产实训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
31
| 2015年
| 提高激光快速成型加工质量的相关工艺问题研究
| 62
| 2016年
|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
组织申报地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87项
近三年我院成果获奖一栏表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颁奖单位
| 等级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颁奖单位
| 等级
|
1
| 基于多因子认证的快捷支付安全技术研究
| 2015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1
| Web2.0环境下智能薪酬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
| 液压系统污染度仿真分析软件开发
| 2015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22
|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火灾探测器的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
| 基于PAC Systems RX3i实训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 2015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23
| 多功能发动机诊断实训平台的研制与开发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4
| 基于粗糙集无人电动车控制研究
| 2015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24
| 热网监控管理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5
| 多功能立式磨床的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 2014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5
| 基于ARM和ZigBee智能家居的研究及应用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6
| Web2.0环境下智能薪酬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 2014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6
| 基于PLC和iFIX的电梯监控系统教学实训装置研制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7
| 基于多因子时间戳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安全研究
| 2014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27
| 电子技术教学万用演示板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8
| 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的同步开关控制器研制
| 2014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28
| 河南职业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对策研究
| 201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9
| 电子技术教学万用
| 2014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29
| 基于能力本位型《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
| 201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10
| 大型数控落地铣镗床主轴箱优化设计研究及应用
| 2013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30
| 南阳市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二等奖
|
11
| 智能化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013年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31
| 加快我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常态化问题研究
| 2015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二等奖
|
12
| 多功能应急电源车电控系统设计开发
| 2015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2
| 我市公共场所标识用语的翻译现状及规范化研究
| 2015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二等奖
|
13
| 光学精磨抛光机优化设计与研究
| 2015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3
| 以郑渝高铁建设为契机加快南阳旅游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二等奖
|
14
| 非局域非线性光孤子传输的变分研究
| 2015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34
| 南阳高校网络创业就业的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二等奖
|
15
| 新混沌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动力学行为研究
| 2015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35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南阳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二等奖
|
16
| 大型数控落地铣镗床主轴箱优化设计研究及应用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6
| 加快南阳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三等奖
|
17
|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火焰检测系统开发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7
| 加快发展南阳市第三产业问题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三等奖
|
18
| 基于PROFIBUS总线技术的柔性生产线实训装置研究与设计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8
| 南阳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三等奖
|
19
| 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控制平台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9
| 我市外语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三等奖
|
20
| 基于PAC Systems RX3i系统实训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 2014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40
| 南阳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策研究
| 2014年度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三等奖
|
引导教师发表高质量论文,共发表论文5053篇,其中EI源刊收录48篇,SCI收录31篇,CSSCI收录26篇,中文核心523篇

组织申请并授权专利38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项。

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号角的吹响,我国需要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数量急剧增值,只有紧跟科技和产业发展新趋势,才能让我院的科学研究工作站在省内乃至国内高职院校前列。科研工作将立足南阳,放眼河南的中小微企业,组织科研力量有目的地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并根据中小微企业的需求,研究技术应用与服务过程中的理论与操作问题。通过有效整合学院各方资源,借智借力,创新协同模式,做到:研究方式不封闭,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紧密合作以及与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研究队伍不分散,促进整体团队“跨界”组合和建设,跨专业研究;研究方向相对稳定,做到科研整体规划和特色研究、错位研究、长期研究相结合,有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的合作与衔接;项目化教学不动摇,努力将为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引进课堂,确保培养的人才更贴近社会需求。